2014年7月28日 星期一

遺珠計畫_vol45鄭國威(一)

vol45關注人物_鄭國威_巴登洛德事件


我們的雜誌社本來就以人物專訪起家,每個月必定要有【關注人物】的專欄。就像一場戲有主角和配角,【關注人物】專欄對於本雜誌社而言,就算不是蝙蝠俠也一定是管家阿福吧!我的意思是,這篇專欄的重視度不能小覷(畢竟若沒有阿福比賢內助更賢內助的角色,怎麼會有蝙蝠俠呢XD )所以在每次決定當期關注人物時,都是經過精心挑選和討論的。



阿福:沒有我哪來蝙蝠俠!(設計對白)(圖片轉自網路)


很多人知道我是鄭國威的小迷妹,在討論當期該採訪哪位人物時,立刻就和社長大人表明了想採訪鄭國威,社長大概也看這位新人體內熱血的魂魄(孰不知入是未深,還不懂事XD)因此也欣然答應我的要求。


說起採訪鄭國威,真是場硬戰。不論是自己第一次寫長篇人物採訪就要上手、對台灣主流及新媒體環境的不熟悉、還有台灣數位文化協會 買一個 主任鄭國威,送 副執行長馮瑞麟 泛科學主編陸子鈞 的澎拜大放送,都讓我感到招架不住。


大概一個小時的採訪,有太多的觀念和議題可以書寫,礙於版面,最後大概只挑了五分之一的內容,總之,鄭國威專訪是顆大大大遺珠。而我的上司樹樹(是真名不是藝名,沒關係,我也是在進雜誌社一個月後才知道的。)或許是感應到我內心的遺憾,也主動提及可以拿沒刊出的內容經營自己的部落格。


兩頁的版面塞不完阿! (圖片轉仔鄭國威FB)


下面這一段是巴登洛德法王事件,當我問起鄭國威經營新媒體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時,原本嚴肅的鄭國威三人突然活潑了起來。巴登洛德事件,讓我看到了台灣數位文化協會的勇敢和決心,也驗證了壞新聞也是好新聞的道理:

【從巴登洛德法王事件看到泛科學影響力】

提到營運新媒體網站的甘苦談,鄭國威說道,當看到發表的文章點閱數的增加,以及很多討論及回覆出現在文章下頭時,覺得能造成迴響是很棒的事。另外,最經典的案例就是一位號稱腦袋開頂承聖的巴登洛德法王。

一提到巴登洛德法王,原本專心在一旁用電腦的馮瑞麒和陸子鈞眼睛突然都亮了起來加入這個話題。泛科學的編輯兼專欄作者陸子鈞說明:「其實佛法不是泛科學會討論的主題,可是因為巴登洛德法王他為了證明他開頂承聖,去照了FMRI〈功能性磁振造影,是一種新興的神經影像學方式〉。科學儀器是我們討論的範圍,我們有位腦照儀的專家呈現,在哪些的狀況下,可能會拍出頭上方呈現一個大洞的景象。還有討論,如果腦袋真的破了一個大洞,那人類到底能不能夠存活?而這些討論惹得巴登洛德的信徒非常不高興。」


巴登洛德法王的FMRI照(圖片轉載自網路)


發表的文章獲得劇烈的抗議和迴響,泛科學的負責人們顯得毫無畏懼,反而對於抗議的信徒向他們抗議而感到可惜。「公視轉貼我們的文章後,巴登洛德的信徒就前去佔領了公視、包圍公視!如果他們是來包圍我們,我們就High了阿!我當時真想跑去現場和抗議的信徒說,汙衊法王的人是我們啊!快來跟我們抗議啊!可惜他們沒有來我們這邊抗議。」台灣數位文化的馮瑞麒興奮地解釋。縱使泛科學目前的影響力離想像的未來藍圖還相差甚遠,但在這次的事件當中,還是展現了PanSci泛科學日益漸增的影響力。

(採訪內容結束)

還記得當採訪結束回公司時,我和樹樹提及這塊內容很有趣,但是我擔心刊出後會再次激怒巴登洛德法王的信徒。只見樹樹回我:「那樣很好阿!信徒就會來我們雜誌社抗議,我們雜誌就紅了!(眼睛發亮)」

我:「……(無言以對)。」


恩,壞新聞就是好新聞,我知道了。



那些在雜誌裡沒機會說到的事。

擔任雜誌採訪編輯第二個月正式結束了。
從因為不懂,所以異常勇敢的寫稿新手,
(第一個月接了幾個重要專欄,因此被同事戲稱為史上最強新人哈哈哈)
到現在學會看落版單和印刷前的集檔,好像才真正進入「初學者」的階段。


我喜歡採訪。
我想採訪這件事,和看電影及小說般擁有相同的樂趣,
預先功課是電影預告片、採訪當下是好戲的播放、撰稿則是觀後心得。


我熱中於在這些過程中,抓取、體悟到任何吉光片羽,一點點也好,
或者是說,我要的就是那「一點點」。就像是在漫無邊際的海灘上,
挑選、判別著一顆、兩顆……許許多多顆的石頭,
然後找到不一定是最漂亮、最渾圓,
但是最適合這片海灘,或是屬於我的那一顆。


通常,只要能夠抓到一顆,要繳交的稿件就等於是完成了。
懊惱的事,倘若手中還有其他顆的石頭,再閃爍也只能換來沉默。



(要丟回海裡嗎?)


第一個月在大馬路中央拍攝店家招牌

我還是想要讓這些它們有被看見的機會,
於是在這裡寫出「那些在雜誌裡沒機會說到的事」,
就像這裡本來就要存在的目的一樣,
Macht Sichtbar 使看不見的被看見。